尊龙凯时app官方网站-不种甘蔗的北方糖罐子,撑起中国代糖产业的全球第一
文:宝璐
来源:深氪新消费(ID:xinshangye2016)
“人类天生就对甜味充满着痴迷和热爱。”——《甜与权力》。甜味是人类无法停止的追求,因此也诞生了数不胜数的甜味剂,用以当做糖的代替。作为全球最大的人工合成甜味剂生产国及出口国,全球超过75%的代糖都是中国供应的。尤其是赤藓糖醇,全世界的95%的赤藓糖醇都依靠着5家工厂的供给,其中有3家都在山东。且中国80%的功能糖产量也都来自山东,一个几乎不产甘蔗的地方,用玉米做甜味生意,却突围出了全球最强的代糖产业。01
德州
以“功能糖”成为“世界糖城”若是划归在日常认知里,糖不过是提供甜味的消费品,实际上糖罐子的生意,向来挂钩的都是高精尖科技。因为糖一直都是“垄断即权利”的硬通货,故此在农业社会,蔗糖产地无一不是被悉数把控,只是到了如今的工业社会,对糖的把控从产地变成了科技。谁能造出更好的糖,谁就更有话语权。从20世纪60年代起,功能性低聚糖的制备就成为世界各国的研发热点,每个国家都想造出更高科技的糖。在生产即规模化应用上起步最早的是日本,异构化乳糖作为一种种可应用于医疗行业的益生元,彼时的日本就已经能将其应用到婴儿奶粉中。1989年时,日本三得利公司又取得了对低聚糖的关键性技术突破,实现工业化生产,但日本对此技术严格保密,长期独家垄断了全球生产。而我国的功能糖产业起步相较于其他国家晚了将近三十年之久,90年代才开始立项攻克,中科院的“低聚糖”高科技项目,正是国家“八五”(1991-1995)的重点攻关课题。在尚未与功能糖结缘之前,德州跟“糖”并没有任何交集,甚至还因为受限于土地盐碱化的问题,发展相对落后,而国家的功能糖进口也长期依赖日本。九十年代,德州第一油棉厂在棉花资源匮乏的市场经济浪潮中转型,与中科院微生物所签订了新型聚糖及其功效饮料生产技术开发合同,共同在德州进行工业化开发生产。这一纸合同在后来改变了整个德州的产业命运,作为德州由农到工产业转型中投石问路的一举。1996年10月28日,第一批低聚糖产品试产成功,开启了德州功能糖的产业化,中国也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可以规模生产高纯度低聚木糖的国家。次年,全国首家低聚糖制造公司在德州成立,2009年,德州诞生出国内实现低聚糖工业化生产、国内同行业首家A股上市公司,保龄宝。每个产业的发展都避免不了个体的竞争变形,功能糖也走过被无序压价的弯路。德州的功能糖产能强,竞争最激烈的时候,把糖价压到了17000元每吨,而木糖醇的价格,应该在23000元每吨,才能实现平衡。避免内部同质化竞争的价格战,德州政府及时出台了产业规划。扶持并规划每一个企业的生产方向,尽量生产不同品种的功能糖。例如保龄宝,主要生产低聚果糖、低聚异麦芽糖;而百龙创园,则主要生产抗性糊精,各耕亩地,避免互相竞争。通过政府的干预、协调和功能糖协会的指导,德州功能糖的价格开始回归理性并逐年提升。稳定时期里,德州功能糖的价格达到3.3万元每吨;专精范围也越来越广,低聚异麦芽糖、低聚果糖、低聚半乳糖,低聚木糖,人乳寡糖……德州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能同时生产这5个低聚糖的地方。而后撞上0糖饮食的潮流,食饮巨头间无糖饮料的大战中,富了德州。据智研咨询的统计数据,无糖饮料市场规模从2014年的16.6亿元增至2020年的117.8亿元,复合增长率达到38.69%,远超饮料行业总体增长率。德州的糖企数量也开始随之增长,曾经不起眼的小地方聚集了近50家功能糖企业,其中有着十几家大规模功能糖企,年综合生产能力也由60万吨翻倍至130万吨。如今的功能糖产业已成为德州的重要经济支柱,德州也成为目前全国规模最大、品种最多、市场占有率最高、品牌知名度最好的功能糖制造基地,是全球功能糖产业的晴雨表和风向标。02滨州用玉米废料造出淀粉糖第一功能糖的成绩虽喜人,但我们的日常需求最大食糖产业上却并不十分乐观,我国糖料的83%都来自于蔗糖,作为刚需蔗糖虽然并不短缺,但因为产能/价格平衡的问题,我国1/3的食糖都需要依靠进口。并非国内产不出蔗糖,而是产多了会亏本。因为国内蔗糖生产成本常年偏高,差距大的时候,甚至比进口糖价贵上一辈左右,常年亏损的糖厂不在少数。低利润、高补贴是国内蔗糖生产的常态,为了维持供需与投入的平衡,需要适量进口国外低价糖对市场端进行补充。白糖在工业上有极为重要的用途,高成本的白糖若要用尽量用在工业端的刀刃上,则食用端的供给就会减少。嘴里的甜味需要替代品,淀粉糖成为在食用端代替白糖的主力。淀粉糖虽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代糖,却是最佳的“代替糖”,同一甜度下淀粉糖价格更低时,消费者就会用淀粉糖来代替白糖,从而减少对白糖的需求。在淀粉糖产业上,则换到滨州是龙头产业地。滨州所生产的结晶果糖占全国市场的95%、无水葡萄糖占全国市场的85%,淀粉糖的市占率,滨州基本都是全国第一。从白糖到果葡糖浆再到结晶果糖,这是曾经全球健康用糖的发展趋势。西方国家早已将果糖应用于食品、医药、保健品领域。但在国内,结晶果糖只出现在高端饮料、食品中。虽然结晶果糖的利润是葡萄糖的5倍,但由于工艺复杂,特别是糖的结晶特别困难,多数国内企业望而却步。2006年,1吨蔗糖价格不到6000元,但进口1吨结晶果糖却要两三万元。从只能高价进口到能低价代替蔗糖,缓解蔗糖的供需矛盾,滨州功不可没。日本曾经高价进口中国的玉米芯,用以制糖。而滨州正好有玉米种植的产业优势,种植面积全省最大,占比近五分之一,农业基础强劲。但果糖提取的核心技术不仅难以突破,中国甚至连原料晶种都买不到。直到滨州从空白区突破,不仅打破了少数国家对结晶果糖生产技术的垄断,还将玉米果糖的生产成本降到了每吨5000元以下,低于蔗糖的生产成本,一定程度上优化了粮食产业供给侧结构性的路径。滨州也一举成为国内最早且唯一掌握果糖核心技术、实现规模化生产的地方,使结晶果糖的生产收率一路攀升至世界水平。滨州的淀粉糖糖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下游,催生了玉米淀粉加工、玉米芯加工的相关配套企业,玉米生产加工,形成了“玉米—淀粉—结晶葡萄糖—结晶果糖”梯次加工模式,可分别升值1.2、1.57、2.93倍,同时也优化了上游,成为工业反哺农业的载体。玉米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,据统计,2022年玉米的产量约为2.77亿吨。按生产1千克玉米同时可得到1/3千克玉米芯计算,我国每年产出近亿吨玉米芯,产量极其可观。但在滨州攻克淀粉糖生产技术之前,我国对玉米芯的利用相对来说还很少。仅有40-50万吨用于糠醛、木糖、木糖醇及酚类生产,以玉米芯为原料生产食用菌的也极少,绝大部分作为农业废弃物被烧掉,而处理这些废弃物,还需要额外付出不菲的处理成本。用玉米芯生产淀粉糖,则每吨能产生上万的价值,滨州对于玉米的平均综合利用率在98%以上,粮食加工转化增值率高达3.5:1,处于全国领先水平。在一颗玉米的七十二变里,滨州也成为粮油金三角。2022年,滨州市粮食面积883.25万亩、总产375.26万吨,年加工转化量1500万吨,粮食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846亿元,在全国地级市中稳居第一位。以玉米深加工为主的滨州龙头企业,一年的营收在500亿级。说滨州撑起了国内乃至世界淀粉糖的半壁江山,绝不夸张。既有雄厚的资源储备,又有最完善的深加工行业,与前沿的研发生产技术,故此山东总成为各大饮料巨头的激战之地。在国产食饮药医品牌崭露头角之前,其大客户一直都是外资巨头,只有随着国产品牌的发力,“糖罐子”才能避免失去话语权,成为外资的廉价原料供应商。毕竟正如书中所写——“糖总是能戏剧性的表现出隐藏在大众消费里的庞大权力。”*以上配图仅供参考,无指向性意义及商业用途。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
参考文献:1.《甜与权力——糖在近代历史上的地位》 作者:[美] 西敏司2.中国食糖自给率70%背后:国产糖竞争力不足,糖价倒挂|第一财经3.国内外食糖价差达一倍 甘蔗产业命悬一线:中糖协呼吁行业自律|每日粮油4.甜味剂行业发展动态分析:取代蔗糖是迈向少糖生活的重要一步|智研咨询5.淀粉糖已成为我国甜味剂重要组成部分|消费日报网